作为一名中年税务干部,连意同志对许多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并不是很熟练;长期在业务岗位工作使她对行政工作没有信心。但二话不说,连意同志又重新踏上了学习的征程。从电子表格的运用,到绩效系统的操作,不清晰的随时向上级请教,不懂的向部门的小年轻学习, 正所谓“勤练功深心似镜、苦练日久手脚灵”,很快成为了部门的“表姨”(熟练使用表格之人)。 在2016年春节假期后,省国税局紧急要求19日中午12点以前出台区局的绩效工作指标和细则,而各部门还没有反馈指标分解要求,下发的指标多达32个、56个考点,全部指标都必须逐一核实,分解到岗位、到人头、到节点。只有明确指标由谁领、工作谁来抓、责任谁来担、权重怎么定,才能切实把指标落实到个人身上……连意同志电话手机、电脑手稿轮番上阵,上班时间不够便下班时间来凑,三场绩效办专题会,一个个指标的争论通过,连续5天连轴转。 绩效人的执着:绩效考核的推进毫不手软 一开始,局里有些人还抱着绩效管理只是“年初订指标,年底发奖状”的想法,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文件上,很多工作并未完全按照绩效指标细则运行,造成区局绩效评分在全市排名落后。得知消息的连意同志心急如焚,她耐心的逐一分析指标得失分,“全局不强制分档指标满分只占7成;指标外加分仍未有效突破;xx科承接指标分值最大,但分档指标基本处于二档……” 在每月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上,一改沉默少语的作风,连意同志急着要发言,从全局概况到具体指标、从失分原因到改进建议,她娓娓道来,没有过渡修饰,却一针见血、句句在理,让落后的部门红了脸、出了汗。在绩效管理推进中,连意同志启用“倒逼模式”,要求各承办部门实施预先考评,实施每周一通报,对落后指标亮黄灯,各部门都感到绩效动真格了,重新审视指标细则和导向,逐步扭转了落后的局面。 繁重的案头工作是小事,如潮水般袭来的询问解释才是压力。面对汇总后的考核结果,落后的部门总有些抵触,特别是个人评先评优严格与个人绩效考评挂钩,也让一些干部无所适从,三番四次找到分管领导来说情。她表示,只有动真格、触痛点,绩效管理才有生命力,才能深入人心,必须要严格按照绩效管理规则办,让绩效结果说话。绩效管理既要传导压力,又要激发动力,为了消除大家对绩效结果的误解,她逐一走访排名落后的部门和个人,共同查找原因,让他们出出气、也给他们鼓鼓劲。 女当家的割舍:背负家人的企盼毫不懈怠 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而能干的连意同志却宛如家里的顶梁柱。人到中年,各种突发的状况也考验着她……2015年底,她爸爸因为要动摘肾手术在广州住院,医生也建议亲人就近照顾。然而此时正值绩效评分,她思前想后,实在放不下工作。于是她商请了家里亲戚帮忙照顾,老人家习惯了女儿的悉心照料,少不了抱怨她“工作比老爸还重要”。这段时间,她既没有落下绩效工作,也不愿放下亲情牵挂,只能辛苦自己,隔天晚上就奔向80公里外照顾父亲。 2016年2月19日,是要求绩效文件出台的最后期限,她的独子已约好中午进行膝盖手术,大家都劝她去照顾儿子,但她留下来了,如常跟踪文件流转的各环节,确保按时上报,直到下班后,赶到广州照顾儿子时已经是晚上8点了。由于任务紧急,很多时候连意同志晚上都还在办公室加班,习惯了和她一起睡觉的孙儿吵着要她陪,她只能在电话里细声安抚,奖励周末带着他来单位一起加班,享受别样的天伦之乐。 “绩效管理这项工作需要创新,更需要担当;需要精心,更需要奉献。”国家税务总局王军局长的殷切寄语,回响在百万税务人的耳畔,也激荡在税务战线广大绩效人的心头。分解指标、制发文件、定责指标、制作模板、确定权重、汇总计分……千言万语,“更与何人说”;千头万绪,“才下眉头,又上心头”,30多年的税月在连意“奶奶”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不妨碍她吹响越发嘹亮的绩效集结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