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被湮没的沧桑传奇:增城古驿道有6条主线 13条支线 4条绿道连接线组成

22-8-27 07:1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902| 评论: 0|来自: 增城规划与测绘

摘要: 两千多年前,古人劈山开岭在岭南地区修建出一条条驿道。它们是古时的军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族群迁徙、文化融合之路。作为南粤古驿道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增城是广州与潮惠、福建等地联系的必经通道,成就了增城千年 ...
两千多年前,古人劈山开岭在岭南地区修建出一条条驿道。它们是古时的军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族群迁徙、文化融合之路。作为南粤古驿道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增城是广州与潮惠、福建等地联系的必经通道,成就了增城千年的历史传奇。城乡院/图鉴公司于2017-2018年编制了《增城古驿道调查研究与文化线路布局规划及示范段详细规划》,其中,规划增城古驿道文化线路网络,形成由6条古驿道主线,13条古驿道支线,4条绿道连接线。

古驿道文化线路主线走向尽可能还原《增城县志》所记载线路走向,并结合现状建设、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小镇等综合考虑,对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增城区古驿道包括陆路古驿道和水路古驿道,与周边地区的对外联系亦包括陆路古驿道联系和水路古驿道联系。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古驿道地图,探索增城古道背后被湮没的沧桑传奇。

增城对外联系陆路古驿道有四条,分别是东路(增博)古驿道、南路(广增)古驿道、西路(增从)古驿道、北路(增龙)古驿道。其中,东路和南路不仅是增城与广州、惠州联系的通道,也是是广州联系粤东及福建陆路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区域性古驿道,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陆路古驿道之西路:增从古驿道

西路总长约54公里,是增城与从化联系的主要通道,途径荔城街、小楼镇和派潭镇。西路分别通过派潭镇凤凰山古道、中新镇新围古道与从化相接。

一,凤凰山古道

凤凰山古道位于凤凰山上,往西接从化溉洞古道,是增城派潭镇车洞村通往派潭镇镇区以及与从化区南平村等周边村庄联系的主要通道,是一条民间古道。目前车洞村内仍保留古道遗址一处,位于凤凰山内,路面材质以石头铺砌,部分路段为泥路;车洞村与南平村交界处设有问路石一处。路面材质以石头铺砌,部分路段为泥路。其中"问路石"位于车洞村与南平村交界处。

古驿道的开辟带来了派潭镇的兴盛。早在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派潭即于南昆山麓建圩,彼时山涧杨梅树繁多,古称“杨梅都”。几经演变,自明朝定名派潭,沿用至今。古往今来,派潭一直是广州北部的农业与商贸中心,是客家文化重镇。现存的派潭墟,是古代增城的重要商业集市,斑驳的墙面、稀疏的瓦梁、麻石铺成的路面,默默地诉说着这里昔日的繁华。目前增城古驿道沿线仍保存下来的墟市有正果墟、派潭墟、二龙墟、腊圃(张边)墟、坑贝墟等遗址。此外,夏街历来也是古代增城重要的商业集市。


(资料图片: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派潭墟老街)

二,新围古道

新围古道位于中新镇新围村与从化交界处,是新围村与从化钱岗村和上罗村联系的民间古道。现存古道有两条,一条往北通往从化上罗村,一条往西接钱岗古道。从化钱岗村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比从化还要早200多年,因此有“未有从化,先有钱岗”的说法。钱岗陆氏是“宋末三杰”名臣陆秀夫的后裔。从钱岗村的问路石上,依然可以辨认出“右太平墟、上王街口、左往派潭”的字样。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