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观点社论 查看内容

增强规划设计引领和支撑效能 提升广州增城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城乡融合水平

24-12-31 22:4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80| 评论: 0|来自: 邱衍庆

摘要: 2024年12月29日“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增城)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研讨会”在广州市增城区举行。研讨会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乡 ...


因此要区分增城、从化、博罗、龙门实际上的定位差异。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背景下,大家可以用“两山”一画廊、“两环”一门户来概括增城,一廊从两山中间贯穿而过,而两环既涵盖生态价值的转换内环,也包括综合服务的赋能外环,最终的一门户便是大家刚才提及的门户。应积极谋划增城区先行区,包括:派潭高滩片区、增江画廊(初溪拦河坝至正果老街段)、最美旅游公路示范段、正果老街与驿站。

二要发挥规划设计在“策划、建设、运营和资源协同”方面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创新配置发展要素。要让资源实际通过规划引领和设计支撑,把央国企作为实施主体,将各级政府、区县、镇街的需求更好的联动统筹在一起,从而去解决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产从哪里来,项目怎么建等问题,最终提出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实现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良性发展路径,解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规划、建设、管理、治理和要素保障等实际问题。

一是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推动土地要素、产业要素和空间要素的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土地资源的创新性配置,也是产业要素、空间要素以及资金要素的重新谋划,它推动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打造,上游能够为科技研发进行链接,下游能够为商贸服务服务端进行延伸,刚才说的万亩、千亩无人农场的规模化经营就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

二是强化镇级设施供给,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它实际上就是典型政党的“1+4+7+9+n”建设要求,用好的谋划策划推动具体的项目落地,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以及镇一级的乡村连城带村的节点功能。

三要发挥规划设计“统筹与点睛”作用,找准切入点和引爆点,增强县镇村联动城乡融合发展动能。一是要打造打造支撑区域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力重要空间载体,持续开展重大平台扩能增效行动。通过新的空间载体对发展平台进行扩能增效,谋划新的园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二是持续做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突显示范带产业振兴功能。示范带的建设不仅要聚焦形象、风貌的打造,更多的还是要带动产业振兴,因此要进一步对示范带的产业联动与辐射带动作用进行更多谋划。

三是优化县、镇、村绿化格局,打造绿美廊道、节点、界面,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无论是“百千万工程”,还是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还是增城综合门户的打造,都是需要关注全域风景化的目标,围绕绿美广东的廊道建设节点进行提升。

四要发挥规划设计“空间资源配置”作用, 培育根植引领区的七类“特色产业廊道”。一是服务银发经济、相对高端人群的康养休闲产业廊道;二是服务青少年的沉浸式新文旅研学体验廊道;三是服务中青年的徒步野营健身体验廊道;四是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五是建设服务要素高效便捷流通的低空经济廊道;六是为数字经济健康产业提供新经济产业廊道;七是打造“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产业联动的示范廊道。

五要建立“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建设规划”三位一体的传导机制,形成“10字诀”全流程闭环。从研究开始,到策划、规划、产业谋划、投融资运作,然后是设计、建设、管理、治理和运营,又或者是将“策划-运营-产业-投资”环节作为前置研究,将规划作为解决问题的“支点”,解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规划、建设、治理等实际问题。

六是建立空间数字化管控机制,提高城乡融合的治理效率。乡村空间治理的逻辑实际上是要提供更多的数据共享、业务产品创新,以及治理能力创新。因此,无论是“百千万工程”还是是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都需要数字平台的打造,乡村农文旅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能够为数字乡村提供一种底部技术平台,其本质是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来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空间统筹、资源资金筹措以及整体的持续把控能力,最终形成多方运营、共创共管共赢的格局。

最后做一个小结,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施导向和价值导向”为牵引,通过精心策划、科学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城乡治理,做到“见战略、见项目、见资金、见机制、见效益”,根植于环“南昆山-罗浮山”,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根、干、枝、叶、花、果”的良好格局;

其中:根(厚植地方资源)一干(畅顺要素流动)一枝(构建多元产业链)一叶(优美人居环境)一花(点亮特色片区)一果(培育发力点和引爆点),将引领区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空间结构优势、功能优势、产业优势和新质发展优势努力将增城区打造成为广东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门户窗口和典范。
(全文完)
12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