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岭南佳果数荔枝,荔枝之乡数增城

12-7-7 04:4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793| 评论: 0

摘要: 中国荔枝,驰名寰宇。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荔枝图序》,当世人所知者,为蜀产;宋代书法家蔡襄作《荔枝谱》,当世人所知者,为闽产。四川、福建的荔枝,蜚声海内,而岭南荔枝却寂寂无闻。明清两代,广州荔枝盛极一时。 ...
二、宋元时期广州荔枝栽培的发展

赵匡胤统一中原后,社会相对繁荣,广州荔枝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宝四年(971)随潘美平定广东而摄南海的郑熊,在他所著的《番禺杂记》中说:“荔枝树似嫩槐而枝叶繁郁,岭外东西旁海,皆产此果。”他在广州五年,“每食荔枝,几与饭相半。”宋仁宗时为侍读的陈襄描写过广州的荔枝:“番禺地僻岌烟锁,万树累累产嘉果。”“炎炎六月朱明天,映日仙枝红欲燃。”累累万树,映日欲燃,正是广州荔枝丰收的景象。随着社会商品发展,广州荔枝必然步入市场,当时“闽粤荔枝食天下,其余被于外国”。

荔枝生产的发展,必然促使有关荔枝的专著问世。北宋初年,出现了中国第一部荔枝专著――郑熊的《广中荔枝谱》,它比蔡襄《荔枝谱》早89年。可惜此书宋以后已佚,其记“广中”荔枝品种凡二十二,还保留在宋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五《方物》中。熙宁九年(1176)张宗闵作《增城荔枝谱》记增城荔枝百余种。可惜,自《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以后,公私书目,均无其踪迹。

嘉熙年间(1237~1240)任广东提督的莆田人刘克庄曾慨叹过:“名荔绝甘冷,与莆争长雄。不逢蔡公谱,埋没瘴烟中。”意谓广东名荔之美,可与莆田所产争雄,可惜无人如蔡襄作《荔枝谱》一样,叙其名品,却让它湮没无闻。如上所述,宋代广东有《广中荔枝谱》、《增城荔枝谱》两书,只是失传罢了。钩稽旧籍,末代广州之荔,得25种:“玉英子――如玉之英。焦核荔枝――核小肉多。沉香荔枝――以其香似。丁香荔枝――以其核似。红罗荔枝――甚细而红,其纹如罗。透骨荔枝――其他者外红内白,此内外皆红。荔枝――形似帽。僧耆头荔枝――皮皱坚,如僧耆国人,首发皆成丛胜。水母子荔枝――浆多如水母子。蒺藜荔枝――皮上皱纹,尖如蒺藜。大将军荔枝――小将军荔枝,其树叶俱大,小亦然。大蜡荔枝、小蜡荔枝――子有大小者,皆熟而黄。松子荔枝――像其形也。蛇皮荔枝――纹如蛇皮。青荔枝――熟而青。银荔枝――熟而白。不忆子荔枝――食而不复思。火山荔枝――火山在梧州,既大而早,三月可食。(按:《岭表录异》已载,谓出梧州,今叙广州品种,故录之)野山荔枝――野山子,小而酸涩,人少食。五色荔枝――出海南。”

以上22种出《广中荔枝谱》。散见于他书者,海山楼,元陈大震《南海志》卷七《物产果》云:“又有海山楼(荔枝)者,宋诸司以重五日阅舟师于海山楼,率以是日至,因名焉。”绿罗包,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三十九《走笔谢吉守赵院判分饷三山荔子》诗自注云:“五羊荔子,上上者为绿罗包。”(吴应逵《岭南荔枝谱》以为即挂绿,误,见拙作《增城挂绿荔枝小史》)金钗子,宋萧山则诗:“选荔过于选士难,味佳能有几登盘?林家新出金钗子,合入君谟谱后看。”萧山则,字则山,号大山,江西临江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嘉熙(1237~1240)曾官广州,此诗殆作于广州。金钗子,即黑叶,见万历《顺德县志》卷十《杂志》。

元代国祚既短,文献资料颇缺。《永乐大典》卷11907引《元一统志》云:“荔枝,番禺、南海、东莞、新会、增城并有之。”大德八年(1304)陈大震《南海志》卷七《物产》载广州府荔枝品种十六种,除上文已载的六种外,尚有“脆玉、麝香匣、皱玉、状元红、紫罗包、天茄子、黄泥子、水晶团、犀角子、羊髫子”。可见经过不断选种,品种大有增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