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增城市志》(1994至2005年)总述:撤县设市12年间的辉煌成就

14-3-15 20:0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205| 评论: 0|来自: 《增城市志》

摘要: 2013年4月份,记者从增城市有关部门获悉,增城市新编《增城市志(1994~2005)》目前已公开出版发行。第二轮修志工作从2005年正式启动,历时8年。《增城市志(1994~2005)》的出版发行,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 ...


1994~2005年,新建和扩建公路(不包括省建经过本境的高速公路)1438.5公里;荔城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994年的14.8平方公里扩至25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马路从53条、总长35789米扩至107条、总长73699米。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五通”(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水泥公路、通有线电视),大部分行政村通客运班车。

2005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俗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在全市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年末,已有39个行政村通过验收,有25个行政村被命名“增城市文明示范村”。1996年,增城向国家环保局申请建全国生态示范区。

2000年以后,市委、市政府把对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建设的主导思想之一,在安排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保护自然生态优先,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产生污染源的企业进行全面整治。至2005年,先后共整治漂染、皮革、水泥、化工等行业的544家企业,其中被关闭或拆除的有133家。

在制衣、漂染工业企业较集中的新塘镇专门兴建环保工业园,招纳有关企业进园办厂,以集中处理工业废水。在人口较集中的荔城街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并全面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整治。在农村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活动,至2005年已有一个镇(派潭)、10个行政村被省授予生态示范镇、村称号。

注重林业生态建设,至2005年,分布于水库区、河流源头、森林公园、公路两旁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公益林面积扩至40860公顷,比1994年的21379公顷增19481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47.3%,其中市区绿化覆盖率为39.6%。2003年荣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称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
从1994年至2005年,市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累计为26.3亿元。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环境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来,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德政工程和基础工程,5年间投入18.5亿元,建设一批优质学校,科学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引进和培育一批优秀教师。

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20多亿元创办民办高校,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至2005年,全市共撤并薄弱中小学校111所,新建中小学校46所,所有小学实现教学用房楼房化,农村小学教学仪器达标率为92%,城镇与农村办学条件差距逐步缩小。面向全国公开招聘2000多名教师,教师学历达标率明显提高,其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从1993年的67.5%提高到94.37%。

继1995年全市实现“两基”教育后,于200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城中学于1995年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成为全国示范性高中之一。增城市职业技术学校已被定为全国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增城广播电视大学从1993年开始面向全省招生,成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

从1997年起,引导民办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办民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至2005年已有5所民办本科院校(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康大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华粤科技专修学院)在增城发展壮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水龙村的张武章和姚小慧
  • 不只是牛仔服装名镇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自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