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增城市志》(1994至2005年)总述:撤县设市12年间的辉煌成就

14-3-15 20:0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207| 评论: 0|来自: 《增城市志》

摘要: 2013年4月份,记者从增城市有关部门获悉,增城市新编《增城市志(1994~2005)》目前已公开出版发行。第二轮修志工作从2005年正式启动,历时8年。《增城市志(1994~2005)》的出版发行,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 ...


文化、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增城设市后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先后增建一批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多次举办大型音乐会、舞会、诗会等广场文化活动,掀起群众文化活动热潮。群众文艺团体进一步发展壮大,除专业人士外,有大批离退休人员投入文艺创作活动。以何仙姑传说为主题,拍成电视连续剧《素女的故事》,提高了增城知名度和本地区的文化品位。

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不断发展,《增城日报》在全国治理报刊散滥中通过评估,成为广东省被保留下来的5家县级市报之一。实施人才科技工程和开发科研项目,至2005年全市有专业技术人员28018人,其中有中高级职称的8325人。1994~2005年,全市列入广州市级以上科研开发项目共73项,获省、广州市奖励的共42项。农村实用科技普及工作开创新局面,2000年增城市荣膺“全国科普示范市”称号

卫生、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增城撤县设市后,健全了市、镇、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全面实施“一无三配套”(医疗机构无危房,医疗业务用房与人才、设备配套)工程建设,全市各镇(街)医疗单位已消灭危房,医疗设备简陋情况得到改善。至2005年,医疗业务人员有中级职称的567人、高级职称的143人,比1994年分别增长2.08倍、4.10倍;

投资1.8亿元,按高标准新建市人民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2.28%;爱国卫生运动多项指标已达标,增城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城市”。1994~2005年,增城籍运动员在国际体育赛事中获世界冠军41项次、亚洲冠军26项次;增城从1993年起连续13年每年均获“广东省体育贡献奖”,并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全国田径之乡”、“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并进:增城撤县设市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着重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为目标,不断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城市活动,并对干部群众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爱国、爱乡、文明、理想、道德、诚信、纪律、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在教育活动中,坚持在求实、求活上下功夫,把思想教育活动寓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使广大群众既增强文明意识,又促进改革开放的发展。1994~2005年,市先后共表彰文明单位873个,文明工商户1283个,文明村285个,文明镇15个,文明校园58个。2003年,增城市被授予“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



增城撤县设市后12年间,经济社会的发展虽已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亦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生产力骨干项目不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二是城乡及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招商引资承载能力较弱;四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养老保障、下岗待业人员安置和社会治安秩序等仍需进一步解决。

对此,市委、市政府遵循“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制定并实施“十一五”时期(2005~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具体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国10强;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00美元以上,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30500元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增城人民将会以新的姿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123456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水龙村的张武章和姚小慧
  • 不只是牛仔服装名镇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自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