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增城区联合花都、从化,整合广州北部生态旅游资源,盘活闲置宅基地、旧学校、旧厂房等“沉睡资源”,大力推进白水寨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万果小镇项目初具规模,通过流转950亩农村承包地,给当地村民带来200万元/年土地租金收入;依托邓山观星小镇等沿线文旅项目,促进当地村集体年收入由原来的34万元增长至55万元,农民年均收入由原来的1.5万元增长至3万元。 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城区高标准建设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牌”理念,创建增城仙进奉荔枝、增城迟菜心、幸福田园蔬菜、增城丝苗米、特色水果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丝苗米、荔枝、蔬菜和特色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约78亿元,同比增长2.98%。增城荔枝品牌优势日益彰显,2022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销售额收入达20亿元,实现减产增收。 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水平不断提升 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增城区着力构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建立岭南(增城)特色水果研究中心、增城菜心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增城工作站、增城荔枝研究院等4个科技成果入乡转化高效载体,3个荔枝“大小年”技术攻关研究基地;启动“增城农业科技对接平台”,构建增城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线下平台“增城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服务平台暨华南a谷增城正旭分器”已正式揭牌,线上平台已搭建好整体框架。 打造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先行示范点。增城区选取增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旺农场为试点,采取旱直播技术播种水稻,实现种植机械化率达到100%,培育出10个省级以上丝苗米品种审定,成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无人农场”;在产业园核心区打造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等多种资源入股,推动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3.7 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万元,带动农户收入增长17%。 不断提升科技服务乡村水平。2021年8月,增城区成立广州首个乡村人才学院,持续加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力度。截至2022年,共培育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15名。率先启动“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对接选派54名专家驻村指导,累计培训人数达2389人;与省农科院签署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一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和3个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