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广州农业土特产发展简史 荔枝佳品多出增城

13-12-15 11:2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143| 评论: 0|原作者: 余国扬/黎汝飞|来自: 《羊城古今》

摘要: 广州(含8区4县)农业土特产(指种植业)生产历史悠久,在一定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与意义。广州土特产有独特的栽培方法、技术和生态条件环境,在遗传、生理、生态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品种,并在数 ...


清乾隆年间,广州海珠区从南海县引种石硖龙眼,并发展成著名产区;白云区罗岗镇已是青梅著名集中产区;增城具新塘镇西洲、绥福、杨梅、清湖一带成为香蕉著名集中产区。此时,广州蔬菜也不断扩大,“小北门”乃至江村一带发展成新菜区。粮食生产也种一些如“洋粘”、“竹粘”等外来优良品种,增城县的朱村镇丝苗米,新塘镇至石滩镇一带的增城香粘,新塘镇至仙村镇一带的增城黑糯等生产已颇负盛名。

清后期,广州水果生产出现两种趋势:一是种植区域向新区域发展,如向广州北部和番禺县南部扩散;二是果树种类逐渐由过去的荔枝、龙眼等发展到品种多样化多层次,并逐渐形成众多的广州土特产佳品,如白云区罗岗镇的“禄田甜黄皮”,增城县新塘镇的白榄,海珠区大塘一带的番石榴,北山村和■头村的柳橙,天河区猎德村和芳村花地的甜杨桃,黄埔区南岗镇鹿步金兰柚等。

此时,广州除泮塘已成为相当规模的蔬菜产区外,恩洲堡(珠江桥附近)、城东北的燕塘、城北的小北门一带也发展成一定规模的新菜区,天河东圃镇棠东村已培育出著名的棠东丝瓜。清末期,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交易量增大,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促使广州水果生产得到很大发展。

这时,广州水果生产出现三个特点:①在经营管理上开始陆续出现资本主义经营性质的果园,如增城县朱村镇小磜山下开辟的种植荔枝、乌白榄、柑桔橙、菠萝等品种的启芳园,以及适可园、万石园、崟叟园、羊蹄峰园、植芳园、平畴园等,它们种植荔枝、菠萝、乌榄、香蕉、柠檬、梨、桃、梅等达数万株。

②广州果品对海外销售量逐年大量增加,成为广州历史上外销果品的高峰时期。③各种水果品种共同发展,除荔枝、龙眼外,柑橙、橄榄、杨桃、柠檬、梅子等都有很大发展。天河猎德村和芳村区花地的甜杨桃已成为“熟时色如蜜蜡,味甘甜而香芬郁”的著名土特产;香蕉生产也初步形成专业化和基地化,甚至出现以种蕉为主业的农户,主要集中在增城县、番禺县、黄埔区、海珠区四者毗邻之地,尤以增城县新塘镇西洲和东洲最为著名。

而番禺县万顷沙红咀绿莺哥大蕉,万顷沙过沙香蕉,罗岗镇水西村甜黄皮,东圃镇岐山村甜黄皮等己逐渐成为著名土特产。此时,广州也涌现一些质优的土特产蔬菜品种,如番禺县黄阁镇培育的黄阁青瓜,南村镇豆角,钟村镇谢村黄姜,石井镇夏茅村的夏茅孖鲤鱼节瓜,新滘镇客村的客村铁线豆角,新滘镇龙须菜等。

粮产经作类有番禺县黄阁镇燕门红蕃薯,新造镇大蕃薯及牛角红蕃薯,从化县龙潭西山村的西山红烟等。但海珠区新滘镇的茶树生产日益衰落,至民国前己经绝迹了。土产类有增城县派潭镇从广西引种培育的派潭凉粉草,从化县流溪河沿岸的从化荔蜜。

六、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广州柑橙生产有一定发展,主要产区在天河区、黄埔区和白云区的吉山、猎德、珠村、棠下、东圃、上堂、姬堂、南岗至罗岗、暹罗一带。海珠区新滘镇■头、黄村、北山、土华、大塘、龙潭等村,增城县正果镇、荔城镇、新塘镇、仙村镇、石滩镇等地。

香蕉主要产地在番禺、增城、海珠区和黄埔区四者毗邻之地,而番禺县黄阁镇、鱼窝头镇、大江镇、庙背沙等地则成为重要新产区。辛亥革命时期,广州人引种夏威夷木瓜并经驯化选育而成岭南木瓜。30~40年代从化县引种选育成从化三华李,广州引种悉尼蔗而发展成广州黑蔗。由于外贸的刺激,广州菜区不断扩大,品种也增多.

新增加而较有名的有三元里村培育的牛栏岗二青黄瓜,番禺县沙湾大头莱,万顷沙粉葛,新垦莲藕,增城县新塘镇节瓜,海珠区新滘镇的敦和茄。但日本侵占广州时期,广州水果生产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如当时番禺县果树种植面积损失达80%,其中香蕉和果蔗达90%。至1949年前后,广州的农业土特产均遭受严重破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