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探访增城区朱村的古村古建筑 缅怀朱氏族人的兴衰纷纭和时光最后的金枝玉叶

19-5-6 08:5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079| 评论: 0|原作者: 闻樱

摘要: 暮春时节,老朱村人八十多的坚叔拿着族谱在古榕树下等着我们进村采风,他望着眼前的这片三百八十年的古宅,与我们娓娓道来朱村村的历史以及每一座宅院古建筑背后的兴衰纷纭。多情的慢时光是遗存给这个城市的最后礼物 ...
暮春时节,老朱村人八十多的坚叔拿着族谱在古榕树下等着我们进村采风,他望着眼前的这片三百八十年的古宅,与我们娓娓道来朱村村的历史以及每一座宅院古建筑背后的兴衰纷纭。多情的慢时光是遗存给这个城市的最后礼物。朱村街位于广州市增城区中部,古称“云母都”。据民国十年《增城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增城县置十二都”,其中“云母都”指现在的朱村街。

与朱村街毗邻的福和仙村两地分别称为绥福都、绥宁都,朱村街与这两地很近却没有相应以“绥”字冠名,倒有一独特的名称——云母都。云母是一种造岩矿物,古时道家用以炼丹,相传东晋时期的葛洪在罗浮山修炼多年未炼出仙丹,后转到白水山“红玉洞”炼丹成仙,因而吸引了唐朝的何仙姑和南宋的白玉蟾也到白水山效仿葛洪采云母石炼丹,由此可见,云母都这名字被赋予更多的宗教渊源和人文色彩。

解放后,因镇政府所在地设在朱村村,不论是乡、镇还是今天街的建制,均以朱村命名。而朱村村顾名思义就是朱姓人集居的村庄,据《增城县志》和《朱村宗祠祠序》中所述:“朱村系朱熹第四代嫡孙朱见源(宋朝进士)于公元1276年由南雄珠玑巷迁此聚居而得名。”朱见源是南迁朱姓先祖第八子,南迁至增邑云母都开居,至今已有743年,朱村村人常以“老朱村”自居。朱氏族人自在云母都开居以来,人丁兴旺,物华毓秀,成为增城有名的大村之一。


朱村村呈东西两个片分布,如今在朱村村里仍存有上百间结构完整的古宅建筑群,这些民居古宅建筑群主要集中于朱村村的西方,尤以西方连元里那三座气派的朱家傍大宅院为代表,别具韵味。首先,我们一行人以纵向路线进入“朱家傍”古宅。古宅建筑群气势辉煌,为明朝广府建筑风格,至今三百八十余年。古宅为三座民宅建筑形制,结构及规模、外饰均相同,平面布局为三间三进,以砖石结构为主,青砖飞檐,檩梁构筑,泥瓦罩顶,古色古香。

三座宅院之间铺设有“青云巷”作分隔贯通,每座面阔10.8米,南北阔30.5米,东西深27.2米;巷头巷尾均砌有砖墙,把三座古宅院围合成一片大宅群落,内里纵横连汇贯通,风格独特,如此规模并保存完整的古宅在增城很少见,被列为广州市保护文物。古宅的门楼整片墙体上镶有方正大气的红砂岩石,据说当年首建古宅之人为明朝的县官,他为子孙留下这三座古院宅确实是珍贵的文物财富,朱家傍古宅彰显明朝广府民居的建筑特色。

过去,每栋大门装有厚重的大木门,设有青石门墩,门框两边留有圆洞,俗称“通杠”,在旧时起到防御入侵的作用,以碗口粗的圆木穿在门框两边的圆洞内,即便是土匪入村袭扰,从外面也难以踹开大门。坚叔介绍完古宅总体情况后,安排我们沿着旧时迎接官人回乡之路线边走边介绍,他说,古宅院西南面分别建有前后两座门楼,旧称“游龙牌坊”,以前凡考取功名的朱氏学子都需经这两座牌楼回归朱家福地,两座牌楼之间铺设一条石板巷,叫“官厅路”,由历代做官人士延建铺设。

沿着这石板巷的周边,建有一大片老建筑,如有更楼坊、秀才书院、上书房、元楼阁等,处处留下祖辈生息印记;甚而每一条巷道的名字来历都是有讲究,诸如“连元里、青云里、亲仁坊、官厅巷、更楼坊、旧枝元”等,背后蕴藏着朱村七百年来的人文厚积,石雕、木雕、彩绘的工艺图案昭显的文化印记,由此可窥见老朱村一路走来的星霜与繁华,这一切让我感受到南粤民居的古老和岭南建筑文化的深远。

两处门楼的原址植有古榕,榕树地处官厅路必经的路段,也是过去诗书人家的集聚之地,置身此地,仿佛仍能静听过去的书声朗清韵,古榕弄清风,这是怎样的一种美的享受。坚叔说文革时期,古榕树下也是被当作批斗的场所,很多人曾在树下遭罪。如今,树下堆放着明清年代朱氏学子考取功名后树立的旗杆石,旗杆石不再竖立起来了;

但石上刻录诸如“武进士、举人”等字样,姓甚名谁均清晰可辨,后历经了战火、四清、文革等洗劫,保存下来的旗杆石集中陈列在榕树下,兀自沐浴着岁月的风霜雨露。沿着一条石板路,既可以与古宅的“井字形”深巷融通,也可以接往朱村运河的两岸。三幢具有明代风情的古宅掩映在树木苍翠中,穿行在古宅群中,恍如远离所有都市尘嚣,宁静幽远的感受令人神驰。

两岸之上的古榕斜倾向河塘边,垂柳摇曳,似有追忆故人之态。榕树下除了堆放石旗杆,还留有石台,上面有一石刻的象棋棋盘,经风露雨水的洗涤,仿若留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与日月杀得正酣。走过官厅路,右手边是过去打更的更楼坊,高高的窗口已失去原木窗棂,只留下三面黑洞洞的窗户,像一双双睁着的眼睛,诧异地打量着朱村宁静又繁华的世界。

接着,我们拐个弯沿着横向的路线进入深巷探访。朱家傍古宅群建筑构造独特,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即使三伏天外面闷热难耐,宅院里却宁静清凉,如今只有一些老者固守着家园,他们一辈子也不愿意走出朱家傍的青云巷。青云巷里,埋设有一套引流贯通的水系,每条巷子两端统一铺有麻石打造的“铜钱出水盖”作引流,寓意财源如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一枚枚“铜钱出水盖”被几百年的雨水冲刷得圆润光滑,仍可见其奢华之风。

屋顶上瓦片压得密如鱼鳞,就算天河之水决口也不会漏进半点,古宅数百年来不曾被水淹,保存完好无损,不得不佩服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匠心独具。走在深巷里,总有种穿越时光之感,抬头看那挑高的门厅和转角石砌柱,还有弯弯隆起的龙脊墙,让我触摸到古朴的气息,龙脊墙是古代官帽造型,尽显雍容华贵。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