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叶萃扬回忆录:我在增城工作的那50年 激情燃烧的岁月

12-12-23 06:2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188| 评论: 0

摘要: 前序:叶萃扬祖籍广东郁南,生于广州长于广州,是五十多年前革命的风暴把叶萃扬吹到增城。现在,增城成了叶萃扬的第二故乡。叶萃扬的同辈老同志,很多人都像叶萃扬这样,从祖国的天南地北来到增城,献出了他们可贵的青 ...


县农会,属县委的部委编制,关振荣书记兼农会主席(后为汤梅新),张何带(原镇龙公社书记)、刘九六(原石滩公社书记)任副主席。1984年县机构改革,县委农村部与农会及县政府的农办合并称县农委。1985年我调党史征集研究办公室。主任由老同志、县人大副主任阮建兼任,副主任陈冠中。

陈是一位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其年近六十即将退休之际,仍勇挑重担,组织人力,从事艰苦、细致的搜集资料及编纂工作,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经三年耕耘,写成30万字的《增城县志》(1911-1949年)1984年油印版,为下一轮全面编纂《增城县志》(1995年出版,150万字)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1984年,他任党史办副主任后,与有关同志全力投入增城地方党史的资料征集及编写工作,主要的编写工作由他担任。

历时三年,完成了中共增城地方党史的初稿。我到党史办后,适值广东省委布置省、市、县要编写中共组织史。我被抽调到组织部参加此项工作。同事有李鸿昌(组织部)、何什田(档案局)。我负责编纂业务。在组织部领导下,经三人共同努力,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完成了中共增城组织史的第一稿。

1986年,增城县志办公室成立,我调县志办工作。1987年,中央非常重视,由国务院直接抓地方志(即省、市、县志)工作,行文指示各省、市、县成立地方志专门机构(地方志办公室),作为政府的直属机构,配备领导及专职干部,把此项工作作为政府的必要工作来抓,视作一项文化建设“工程”。增城县政府分工由卢副县长来抓,并物色到具有大专中文专业学历的、年轻的温则厷同志,调进县志办。

我们几个人着手进行建立、健全各级修志机构;制订编纂计划、篇目及培训修志人员、建立修志队伍等工作。1987年冬,我到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请示工作。行政人事处熊方生处长对我说:“老叶,我们想把你调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已经开会通过了,你有什么意见?”这个意外的喜讯,我还需什么考虑呢?即说:“这太好了,十分感谢市志办领导的关怀”。

我自1951年龙川土改结束后,本来返回广州的,但那时年少气盛,随王国祥县长到了增城,现在应该是落叶归根的时候了(我是在广州出生,在广州长大的)。熊处长继续说:“本来我们准备派人到增城找县委组织部商调的,现在写个函给你带回去,由你说好了。”我带着广州市志办的商调函返回增城,到组织部找到了张房有部长。

他问我有什么事。我说:“请张部长帮个忙,我想调回广州。”“调哪里?”部长问。“调广州市志办。”“老叶,你别讲笑,现在上级明文规定,五十不提。(当时我52岁)现在单位要人都在五十以下。”张部长笑着说。我随即把广州市志办的函交给他。部长仔细地看后,即说:“好,我们研究一下。”我随即又去广州,与市志办商量有关事宜。

市志办的领导告诉我,准备安排我在地方志研究所工作,由于没房子(当时,市志办的办公地方也是租的),故住房必须自己解决。只要增城办完手续,随时都可来上班了。我又返回增城,一进办公室,温则友同志说:“叶叔,我昨天找你一天找不到。人事局拿了个商调表来叫你填写,我又不了解你的情况,等你回来填”。“快拿来,现在就填”。

我说。“刚才人事局拿回去了。”“他说了什么?”“没说”。我即到人事局问。人事局领导说:“县委决定,不调了。”我即到组织部找张部长,没找到,干部科的领导说,是县委决定的。我即找到了李中流书记,请他照顾一下,让我调回广州。李书记解释说:“老叶,现在省、市催得很紧,要马上成立、健全修志机构,配备好修志干部,你刚开展着工作,走了不好办。”

我再三请求,李书记说:“常委已开过会,定下来了。老叶,你就再为增城作个贡献吧!你是位老同志,相信是会处理好的。”我再没话说了,就请李书记作个指示。李书记说:“具体工作应由你去做了,县委的意见是由你抓好修志的业务工作。我们会找一位有行政工作经验的领导来支持你的。”

一个星期后,县政府就任命我为增城县志办公室副主任。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与温则厷同志等几个人,共同开展编纂增城县志的早期工作。随后,林宝森(初任副主任抓全面,后任主任)、张水才(初任副主任,后任主任)、张殿池(后任科长、副主任科员)、李玉环(后任副科长)等同志先后调进县志办担任领导工作及其他工作。

县政府又聘请革命前辈、广州市政协的徐亮副主席(增城籍)任增城县志主编,专家王一洲、王李英、陈水原,老干部李恒芳等同志为副主编,大大加强了增城的修志力量,保证了建国后增城的第一届修志任务的顺利完成。1993年1月,我年届六十,光荣退休。

  注:l、被斗争的地主、恶霸姓名取代名,事件是真实的。
    2、土改整队的统计数字取自市档案局。
    3、陈淀洁(化名)、袁虾久(化名),资料源于《增城县志之人物卷》1995年版。

(全文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