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增城市小楼镇梓里村 悠然恬静中探访何仙姑

2013-1-6 10:3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416| 评论: 0

摘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说起八仙中唯一的女仙何仙姑,就不得不提及增城小楼镇梓里古村落。“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邓丽君的成名曲《小城故事》歌词似乎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说起八仙中唯一的女仙何仙姑,就不得不提及增城小楼镇梓里古村落。“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邓丽君的成名曲《小城故事》歌词似乎是专为此地而作。仙姑家庙、千年仙藤、庙顶仙桃,就像一位仙风道骨的老奶奶在讲述梦幻般的神话传说。古道荔园蛙声,小桥流水荷塘,青山绿水宛如人间仙境,步步是景观,处处见人文,无一不体现美的恬静和悠然。

500公里绿道串起荔乡仙境

增城的绿道规划起来有500公里,串起增城的众多景点,小楼梓里村就是绿道上的一颗珍珠。增城绿道网建设是走在广东省前列的典范。“增城仙境九重天,文韬武略有佛仙;增江画廊双塔影,绿道三宜像公园。”这首形象再现增城美景的诗歌是增城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陈克先生所作,这位在增城土生土长的增城人,对增城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识。陈克还专门解释了此诗中的涵义,其中“三宜”是宜居、宜游、宜业(创业)。

增城的绿道沿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上周末,记者自驾车抵达增城后,骑自行车从增城广场出发,沿着增派公路的绿道一路前行骑到梓里村。沿途原生态的田园风景,绿道旁碧绿的增江水,还有清唳的鸟鸣,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油画。

龙眼熟了,绿道旁三三两两的老农,戴着一顶斗笠,热情招呼我们吃龙眼,“增城的龙眼没有污染,很甜、很好吃。”年过古稀的钟阿婆,看上去还很年轻,“这里山好、水好,是个养人的好地方。”钟阿婆呵呵地笑了起来,自从绿道开通以来,钟阿婆的口袋日渐鼓了起来,一天能赚四五十元,不累不苦很轻松,“这个时候卖龙眼,六七月时卖荔枝,再迟些,菜心又出来了。”

增城绿道包括建设200公里的自驾车道,还规划建设了250公里的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以自行车道为主线,兼顾徒步功能,打造具有田园风光的特色休闲精品线;还有50公里的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从初溪水利枢纽工程至湖心岛景区,创建国际化、生态型的山水画廊。吸引更多都市人,周末近距离接触自然。

四百年古村如世外桃源

小楼梓里村是增城几个古村中的一个,相比其它古村,梓里村没什么名气,甚至也不像其它古村那样出过什么大人物,但这里恬静悠然,仿若世外桃源。古村落建筑雕龙画凤、古道纵横;成片的荷塘虽然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但也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

梓里村距离小楼镇街不到1公里,何仙姑家庙就位于小楼镇街,这座始建于唐代,历经千百年沧桑战乱的家庙,因相传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在此得道成仙,虽屡遭战乱,但家庙终得以世代保存并修缮。何仙姑是增城小楼人,家庙为祀奉何仙姑而建。小楼镇以菜心、冬瓜闻名,旁边的梓里村,恬静悠然。

梓里村据称有四百多年历史。增城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陈克是一位专门研究增城地方民俗民风的专家,他告诉记者,梓里村不仅是数个朝代建筑之美的代表,也是见证仙姑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梓里村的建筑是唯美的,还没进村,就可见到矗立在村前四五米高的牌坊,牌坊经数百年风吹雨打依然坚如磐石。

跨入牌坊过膝的门槛,眼前是一片世外桃源:村前有成片的荷塘,小桥横跨,村后是成片的荔枝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古祠堂了,偌大的古祠堂足足有5重门,91岁的梁婆静静地坐在祠堂门前的石墩上,看着我们这些都市来客,伸出了1个指头说:“我可以活到一百岁!”诚如陈克先生所言,小楼梓里村没有什么轰动的事迹和名胜,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特有的恬静和悠然也不枉是一块修心养性的好地方。难怪当年何仙姑会选择来此地修道升仙。

 已同步至 lujunfei的微博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民经历代风雨沧桑 世代
  • 增城区瓜岭村有三宝:明清的古村落 广州唯一
  • 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 欣赏山野美景中
  •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的古祠堂和碉楼
  • 广州市增城区推动“区政合一”试点工作出实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